iT邦幫忙

第 12 屆 iThome 鐵人賽

DAY 1
1
Software Development

在AI的時代追求人性系列 第 1

[寫在前面] 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?

  • 分享至 

  • xImage
  •  

在西雅圖讀博班的時候,我就一直很想找機會寫文章分享這些年來的所見所得
但一直遲遲無法下筆,一方面是因為這個主題牽涉了各種各樣的領域
要把這些概念梳理成普羅大眾能夠閱讀的文字
對於寫文新手如我來說並不是太有把握
(外加我很容易把文章寫得太嚴肅囧)

另一方面就是這系列的主題本身必定會有一定程度的批判性
很多概念可能在台灣也不盛行,文化上也可能有所衝突、不太容易理解
怎麼把這些東西轉化成台灣可以適用的概念和經驗
也是一個挑戰

很多想法在我腦海中盤旋,拖著拖著連博士論文也寫完了,卻還沒開始動手寫文
因此這次希望利用鐵人賽的機會,至少把一些想法大致地寫出來。

最初為系列文取名的時候寫了「在AI的時代追求人性」,這其實是我自己博論獻辭的改寫
後來開始寫這篇文的時候,Nokia的經典標語「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」就浮上了腦海
但這句小時候朗朗上口的標語,馬上就被現在的我畫上了一個問號。

科技在一些時候是因為人性所以被創造,但更多的時候,科技與人性是互相拉扯的。
無論是科技還是人性本身,都是極為複雜的東西
很難一言以蔽之,也很難絕對地說什麼是好、什麼是壞

但在我自己的成長過程中,所看到關於科技的敘事往往偏向正面
讓年輕的我也曾經相信,科技是解決一切問題的法寶
只要能發明某種科技,很多問題就能迎刃而解

包括我自己在內,很多申請出國描述動機的文件(Statement of Purpose)都會寫著,
來申請攻讀這個學位是為了
「希望讓世界變得更好(Make the world a better place)」

但事實其實是,發明新科技能夠帶給人們生活的影響,往往還不如你去認真做一日志工來的正面
很多的新科技被發明出來要不是最後並沒有人去用,就是其實正面負面的影響都很多
沒有什麼科技是真的可以像魔法一樣拯救世界、讓世界變得更好

例如臉書被發明出來之前,就已經有非常多不同的網路社交媒體出現,但多數都沒有獲得關注或流行
臉書固然有他的特點,但他的成功是建構於在他之前的其他社交媒體所打的基礎,以及隨著時代演進人們生活習慣改變
各種不同的因素交互出來的。
它幫助了很多人和舊日故友聯繫上,卻也造成了比較心態,形成新的焦慮來源,讓很多人錯誤地認為自己過得不如人
而人們也常常在聚會時不再專注在實體互動,只專注在打卡拍照,讓人們更加疏離
再加上假資訊氾濫等等的問題,臉書在人類社會之中究竟是好處多還是壞處多
其實也很難說。

難道說科技不可能讓世界變得更好嗎?

我覺得是可能的。

但這件事情需要的絕對不是只有技術,還需要各種人文素養,以及跨領域的互動,
讓我們在發展科技的同時,有能力去識別、覺察、討論各種與人相關的議題
然後不斷地去檢討、修正。

在這系列的文之中,我希望以一個軟體工程師的身份,分享我如何從一個只懂技術的人
慢慢理解這個世界的複雜性,踏上在AI時代中,追求人性的這條路。


下一篇
人機互動(Human-Computer Interaction):人與科技交會的領域
系列文
在AI的時代追求人性30
圖片
  直播研討會
圖片
{{ item.channelVendor }} {{ item.webinarstarted }} |
{{ formatDate(item.duration) }}
直播中

尚未有邦友留言

立即登入留言